bellbet贝博艾佛森来自山东的摄影师刘磊,从2005年开始进入大学学习摄影专业。从那时起,他自然而然地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故乡——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潘庄村。近20年来,他以影像田野调查的方式,通过细腻地观察与拍摄,呈现出城镇化大潮之下,一个北方村庄错综复杂的现实图景。“也许潘庄村只是中国千万村庄中的一粒微沙,但我还是希望她的存在能够有些声响。”刘磊说。《一起在潘庄长大,然后天各一方》源于对几名出生在潘庄的“95后”的持续记录,它是刘磊宏大的影像计划《潘庄村:一个中国村庄的当代影像档案》中的一部分。在这其中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几名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程,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时间、时代在一个村庄、乃至在中国社会留下的刻痕。而对于相机之后的刘磊来说,这未尝不是他个人成长的轨迹,“拍来拍去,其实在拍我自己。”
我在老家潘庄村里待到6岁,跟父母去了临县县城上学。潘庄村不大,有300多户人家,这些人家绝大多数姓刘,上溯十几代就是一家人,大家互相熟识,论辈相称,这让潘庄村变得更小了。所以,村里的家长们对孩子出门玩耍很安心。即便孩子回家晚了点,出门见人问一问也能知道去向,在街上喊一喊就能召回家。
因为计划生育政策,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,村里大部分家庭中有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。当孩子们还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,大人们就带着他们聚在一起乘凉或者晒太阳。大人们一边拉家常,一边摆弄着晃晃悠悠的孩子,不时被孩子的天真烂漫逗得哄堂大笑,孩子们却依然在好奇的眨着眼睛。再大一点,两岁多,孩子们就可以玩在一起,对着一堆沙子扒来扒挖去。不久,这些玩伴之间就会多一个身份——幼儿园同学,大家不但一起扒沙,还会一起上学。当然,家长们拉家常的地点也从村里延伸到邻村的幼儿园门口了。
老有家长盯着管这管那太没意思了,很多小孩子开始跟着大孩子一起玩。大孩子们活动多,点子多。大人们叮嘱宗亲或者邻家的大孩子看好小孩子,安心去忙自己的活计。很多大孩子也乐得当“领导人”,收跟班,把小朋友带进了自己的年龄圈。小孩子们跟着大孩子们拓展了活动空间,长了见识,熟悉了自己村子的角角落落,为以后自己独立的“探索”做好了准备。
上小学以后,即便兄弟姐妹多,村里的孩子们也会按照性别和年龄逐渐扎堆结伴,形成自己稳定的伙伴圈。
1998年前后出生的刘英超、刘爽、刘春莹、胡斌、刘宗栋、刘衍栋、刘衍新、刘超就是这样一个伙伴圈。这群小男孩之间的辈分有叔侄,但是年龄相差不过2岁。他们每天一起上学、放学,在学校里不一定被分在同一个班级,所以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一起在村里玩耍。因为孩子的关系密切,他们的家长之间的关系也比一般的乡亲亲近。孩子们常常抛下一句“我出去玩了”就没了踪影,家长不用问去哪也心里有数。这群小伙伴们的童年印迹在潘庄处处可寻,他们曾一起在村东的废墟里挖“地道”,一起在村南的村委会里打乒乓球,一起在村西的公路上追逐嬉闹,一起到村北的河坝上捉知了龟,一起在村中的胡同里“枪战”……这帮孩子每天在胡同里喳喳闹闹,好像怎么也长不大,人们习以为常又会心一笑。
2009年2月28日,拍虚了的小伙伴合影。左起:刘宗栋、刘衍栋、胡斌、刘英超、刘爽、刘春莹。
有一天,这帮孩子在村里突然消失了,胡同里嬉闹的声音还在,只是都换了一副面孔。他们升上初中,为学习成绩而努力,即便在寒假和暑假也很难聚齐。大年初一的时候,人们还看到他们聚在一起去串门拜年,光鲜打扮下的挺拔身材和突出的喉结提醒着他们言行举止要沉稳。初中毕业后,刘爽、刘春莹、刘宗栋、刘衍栋、刘超在县城几所高中上学迎战高考,刘英超应征入伍去了外地,胡斌读技校毕业后去了潍坊一家机械公司工作。
后来,身处天南海北的他们拼搏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,与潘庄村渐行渐远。走在潘庄村的胡同里,“10后”的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奔跑。老一茬的孩子长大离开,新一茬的孩子继续生长。潘庄孩子们的童年,有些东西一直在变,有些东西从未改变。
2008年7月2日,一个小伙伴腿上被蚊虫叮咬的伤痕累累。夏季村里蚊虫多,小伙们又喜欢扎堆乱窜,哪个身上都不轻快。
2008年7月21日,刘英超、刘春莹等趴躲在草丛里,架着木棍作“枪”,模拟枪战游戏,他们或者配合战斗装死,或者嘴里发出“突突”声,模拟打枪的声响。
2009年2月26日,刘英超、胡斌、刘春莹、刘超、刘宗栋等一群小伙伴聚在刘爽家用砖瓦木头搭建了“公路”,玩玩具汽车。刘爽家一直是小伙伴们的聚集点,大家常常搞得刘爽家里乱七八糟,令刘爽的父母哭笑不得。
2009年2月27日,刘春莹坐在刘爽家门口做作业,家 里的小狗在一旁相随,不知道 哪个小伙伴的玩具手表扔在一旁。
2009年2月28日,寒假,小伙伴们在胡同里进行着疯狂的骑行游戏,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角色。
2009年2月28日,刘英超展示自己手中的蛾蛹。那段时间,中国很多地区美国白蛾肆虐成灾,为了消灭虫害,潘庄村村委会以一毛钱一个的价格收美国白蛾蛹,这为小伙伴们提供了一个赚零花钱的途径。
2011年2月2日,除夕,刘英超持香捂着耳朵放鞭炮,他想要看看夹在地缝里的鞭炮可以炸出多大的洞。
2011年5月4日,刘衍存和年龄大不少的胡斌在胡同里摔跤,这场战斗源于一场口角。最后,刘衍存“战”败了,但很快,他们又一起玩耍去了。
2011年6月17日,放学的小伙伴们一起回家。他们的小学在潘庄村的邻村,每天上学要往返4公里。
“在时代的推助下,他们离开潘庄,带着乡村的印记和儿时的记忆,去适应新的角色和身份。”
2016年10月3日,潘庄,读高三的刘宗栋是舞蹈艺术生,他在地头展现舞姿。
2018年10月23日,山东青岛,刘宗栋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械类专业,没能继续学习舞蹈。
“过年,是他们聚得最全的时候。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,成为了他们相聚的约定。在春节的时候给他们拍一张照片,是我和他们之间的约定。”
“时光悄然,村庄还是那个村庄,但是儿时的小伙伴们已经成为返乡青年......”
2020年5月2日,胡斌(左一)通过手机搜索,向大家介绍一款有趣的数码产品。
2023年1月22日,大年初一,青年们聚在刘春莹(右二)家给刘春莹的奶奶和母亲拜年。
拾城成员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,泰安市摄影家协会顾问,肥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。作品被中国历史展览馆收藏;个人创作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、国家艺术基金滚动扶持立项、中国文联青年文艺扶持计划资助、腾讯谷雨计划资助。作品获2012索尼世界摄影奖专业组铜奖、第13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、2次入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、2次入展全国摄影艺术展、3次入展“徐肖冰杯”全国纪实摄影大展、4次在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获奖、4次在台海新闻摄影大赛获奖、3次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。
在拾城过去的八年里,我们始终坚持每周三的单幅照片推送。多年来,拾城摄影师们在各自的城市里捡拾着一幅幅触动自己的影像,透过他们的眼睛,我们看到了变与不变、红黄与黑灰、热烈与宁静、宏大与渺小……这些记录着瞬间与感受的图片,在不间断的八年里,如涓涓细流正慢慢汇聚成一幅展现中国城市与乡村变迁的长卷,“捡拾微影像·汇聚大时代”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初心与理念。
华章始于字词,拾城摄影师在不断精炼升华“字词”的过程中,从未停止过对“文章”的打造。拾城成员不仅有许多精彩的单幅照片,也都有自己多年关注的长线专题与许多阶段性的系列组图。作为一个摄影师团体,我们一直致力于展现摄影师及其作品,致力于让更多的好照片被人看见。捕捉吉光片羽也好,构建影像之城也好,都是对世界的图像描摹。拾城在探索了八年单幅之际,将开启我们的新阶段——开通专题栏目,我们取名为“拾集”。拾者,拾城、捡拾;集者,聚集、汇辑作品而成册。
“拾集”,不仅面向拾城成员,也将面向所有的摄影人。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平台,将那些捡拾到的优秀图组汇集于此,将所有热爱摄影的朋友汇集于此。我们将采取每月固定日期推送+不定期推送结合的方式,发布拾城成员和读者的组图来稿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